我司组织收看《典籍里的中国—天工开物》
我司组织收看《典籍里的中国—天工开物》
以历史为鉴、以典籍为友,方能继往圣之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2022年10月8日19:00,beat365在线体育组织各班收看《典籍里的中国—天工开物》。
此节目聚焦优秀中华文化典籍,通过时空对话的创新形式,以“戏剧+影视化”的表现方法,讲述典籍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源起、流转及书中的闪亮故事。
本期节目在戏剧呈现上横跨宋应星的青年、中年、老年时期,以他和哥哥宋应昇、友人涂绍煃的珍贵情谊贯穿始终,讲述宋应星如何在六次科考屡次不中的逆境下,靠着兄弟们的支持与鼓励,把多年走访大江南北了解到的生产方式和工农技术都记载下来,最后写出《天工开物》。晚年回到家乡后,他耕读持家,把书中的农业和手工业的技术教授给乡邻,继续福泽百姓。此外,舞台对《乃粒》《舟车》《乃服》《佳兵》等卷所涉及的明代社会生活、生产景象都做了细腻的呈现。
观后感
2019级商务英语本科3班
“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,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”。晚上班级组织收看《天工开物》,节目中,向我们描绘了科学家的共同梦想:求真务实、造福人民。而他们也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态度。
然而,老员工的我们,更应该学习节目表达的美好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,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及创新精神。在袁隆平爷爷的努力下,种出了杂交水稻,而稻子长得有高粱那么高,穗子有扫帚那么长,每个人都可以实现稻穗乘凉,300年前宋应星的江西稻田也是一项造福于民的工程。
《天工开物》,让我看到,科学精神、创新基因一直都刻在中华民族的心中,继往开来,传承不息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,我们要铭记伟人的付出,同时也要传承好,点燃好科技创新之火。
2019级商务英语专升本1班
今晚,我与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《典籍里的中国》相遇,随当代读书人一起,进行一场穿越古今的对话。 “贵五谷而贱金玉!”一句话仿佛浓缩了宋应星撰写这本书的理念。卷一《乃粒》,卷十八《珠玉》,宋应星以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的诺言。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宋应星在6次科考失利之后,并没有因此颓废,而是在路途中看、学、思,在脚下的万里路上悟到了书卷上没有的东西,增加了未曾听说的见闻。功名利禄于宋应星已然变得不重要,重要的是自己的那份理想:五谷丰登,物阜民康。 古有《天工开物》,今人继往开来。几千年来,中华民族一直把“重农固本”视为安民之基,治国之要,每朝每代人殚精竭虑,极具创新精神,接力传递责任,只为中华。宋应星与袁隆平跨越三百年的握手,不仅是两位科学家的握手,更是两个时代的握手。他们找到了属于科学家的共同梦想:求真务实、造福人民。我们有幸生于这个时代,享受先人前辈的胜利果实,我们更要将发展的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中,让科技再发展,让祖国再腾跃。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我们学习的目的各不相同,也许有人想当大官,有人想当企业家,有人想当科学家,但希望当我们通过学习实现各自理想后,可以继续用我们所学知识回馈社会,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。
2020级商务英语本科1班
《典籍里的中国》是央视综合频道的节目,一经亮相,就以强大的思想穿透力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成为现象级爆款,也成功为文化节目树立起了新的标杆。节目由“当代读书人”撒贝宁带领观众游历于时间的长河。聚焦中国首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《天工开物》,致敬“古有《天工开物》,今人继往开来”的科学精神。他从1961年湖南安江农业学校的一片试验田里启程,遇见立志让“稻子长得有高粱那么高,穗子有扫帚那么长,籽粒有花生米那么大,每个人都可以在稻穗下乘凉”的袁隆平,而后穿越到300多年前明朝万历年间的江西稻田,拜访同样为了“五谷丰登,物阜民康”的朴素梦想跋涉不止的宋应星。这期节目,在戏剧呈现上横跨宋应星的青年、中年、老年时期,以他和哥哥宋应昇、友人涂绍煃的珍贵情谊贯穿始终,讲述宋应星如何在六次科考屡次不中的逆境下,靠着兄弟们的支持与鼓励,把多年走访大江南北了解到的生产方式和工农技术都记载下来,最后写出《天工开物》。“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,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”,这是《天工开物》首篇《乃粒》中的一句话。节目中,相隔300余年的袁隆平与宋应星透过一粒种子,找到了属于科学家的共同梦想:求真务实、造福人民。
2021级商务英语本科1班
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。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。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相信大家对这两首脍炙人口的李绅的《悯农》定不陌生!这是我们从小就会背的诗,而且老一辈也总在告诫我们不要浪费粮食,因为来之不易。而上学时期,向窗外而望,也总是能看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人。今天观看《天工开物》才知晓还有更早有着禾下乘凉梦之人--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。正所为古有《天工开物》,今人继往开来;古有宋应星,今有袁隆平;天下富足,禾下乘凉。同学们更应该感谢珍惜先驱们的付出。
2021级商务英语本科2班
“惟殷先人,有册有典。”今日我司组织观看的《典籍里的中国》以别开生面对话先贤的方式带我们走近宋应星,影片里的他说:“功名进取毫不相关”,并向底层劳苦群众请教,在实践中汲取养分。正应了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这一言。在从事农业生产实践的过程中,他以永不言败、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劳动中记录并著成《天工开物》一书。作为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,此书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。作为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学子的我们,自入学起便深受天工文化的影响。在这片以弘扬天工文化优良传统,成立天工文化研究院,开展对天工文化的深入研究,着力发掘其中的创新精神、工匠意识、生态思想等积极因素的沃土上,我们以探索者的姿态致知力行,躬行不辍。相信未来我司的天工文化自信必将更加饱满,我们乘风破浪的勇气必将更加昂扬。